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■◆◆★■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  静态看◆★◆◆■◆,一篇论文就像一棵树◆★◆◆★。前一讲说过,主要论点是树的主干,同行评估树是否成材、材质高低◆★★、材料大小,看主干◆◆■◆。主根有两条。就学术价值而言,实证材料和分析是主根;就现实市场价值而言,得体的文献综述是主根。这里做点补充★★★★■◆,逻辑论证是主枝,分析结果的呈示是细枝,文字选择是树叶。逻辑清晰的论文■◆★◆■■,只读每段话首句末句就可以完全读通,只读每段话的第一句也可以读通◆◆■★◆★。标题是点睛之笔。

  学者的术与道◆■■,从前辈学者处来,到后辈学者中去,薪火相传★◆■◆■,生生不已■★◆■■◆。朴实的常识,助你脱困★◆★,帮你攀登,伴你长征◆◆■★。

  我在学术界谋生存,靠的是用英文给英美传统的学术期刊写论文,但学艺的方式却是现代日本学徒的方式。导师欧博文教授从来没给我系统讲过怎样写论文■◆★,只是带我写。一开始是他写,我看,他问,我答★◆■◆;然后是他起草★★◆◆★,我补充修改◆■■;再后是我起草,他修改;最后像打乒乓球■★■★,他写完改完发给我,我改完写完发给他■◆◆◆★。遇到关节点◆■,他会解说,为什么如此这般修改。我一开始完全同意■★■,后来就有不同意见◆◆■■,但总能达成一致。

  写论文必须具备读者意识★◆◆■。芝加哥大学教授劳伦斯·麦肯纳内(Lawrence McEnerney)教授有两个视频★■◆★◆,主题都是如何写学术论文★◆,一个是2014年的《高效写作的技艺》(The Craft of Writing Effectively)■■★,侧重讲原则;另一个是2015年的《超越学园的写作》(Writing Beyond the Academy)★★★★■,侧重讲技术■◆■★◆★。两个视频都值得认真看◆■★,仔细听,用心想。我更看重2014年讲原则的视频,特别赞成麦肯纳内教授的一个观点:学术写作的关键是让“读者★◆★★◆”觉得◆◆★“你的论文”“对他们来说”“有价值”★★◆★★◆。

  读者意识是对手意识◆★★■■◆。聂卫平棋圣学棋时★★◆■★,过惕生先生教导他:★★◆◆◆■“棋是两个人下。”棋自然是两个人下,这还用说?不过,先生说的不是表面现象,而是自觉的意识。下棋时■★★■■◆,随手、漏算、出败招◆◆◆◆★、打勺子◆■■★■★,往往不是因为棋力不足,而是因为下意识地轻视对手,把实力相当的比赛当成了自己表演,把可以一招致自己死命的竞争对手当成了自己的陪练★■■★。算路可能很深,但计算时一厢情愿,看得见对自己有利的路数■◆■◆◆★,看不见对手严厉反击的招法■◆★★。这就是忘了◆■★◆◆“棋是两个人下★■★★”。自觉地意识到“棋是两个人下◆◆■”,时刻警醒“棋是两个人下★■★◆”■◆■,就树立了围棋意识。不树立这个意识■★★,不可能成为围棋高手。写论文,道理相同。

  草稿的特点就是杂乱无章,有很多话,写的时候很兴奋,第二天看就觉得是胡说八道◆◆★。然而★★★■,文章就是由胡说八道改出来的。胡说八道是创造过程◆◆◆。创新思维是无序的,不可预测,当然也不可计划■★◆。反映在语言上,无序的创造就是逻辑混乱、文法不通的胡说八道。了解这一点,可以安心坦然地胡说八道。一旦进入草创状态,就可以丝毫不理会任何规则,不讲逻辑■★★★◆◆,不讲语法,更不讲修辞,要么把胡思乱想落在纸面上■◆,要么把想法敲在电脑文件中,安于泥沙俱下◆◆◆,希望沙中有金。草创时似乎恍然大悟,落笔仿佛有神,极度自由,天马行空,无中生有,不妨信以为真,享受短暂的天才幻觉。写时不要刻意约束自己◆■◆★★,自我不妨膨胀,只要不暴露,自信爆棚也无伤大雅。在膨胀的自信驱动下,可以把才能发挥到极致■■■■■。热度消退后,热昏的胡话说不出来了,需要开始调整心情★■,回到现实,坦然接受自己不是天才。这样★■★■★,第二天看到稿件拖泥带水,一塌糊涂,一片狼藉,不会感到沮丧■◆,反而会为自己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而佩服自己冷静。这种创造心理,并非普遍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写法,需要自己总结。

  麦肯纳内教授说的“读者★★★◆■”是“大读者★★◆”,不是《读者文摘》的“读者◆◆★★■■”。读者不是一个人■★★◆,是一群人,一群人是个共同体,但共同体不是严密的组织★★,是松散的江湖,门派林立,山头众多,以把门人自居的,比值得把守的门多成百上千倍◆◆★◆★★。大读者分两组,一是在本学科站稳脚跟的学者★■★★◆,二是仍在努力站稳脚跟的学者。大读者之为■★“大”,在于他们有资格当匿名评审,对稿件有生杀予夺的权力★■◆★。权力一样大,但使用权力的方式有差别■■■◆★◆。第一组比较稳健,第二组则往往比较峻急◆★★■。

  本书是李连江教授论治学的封笔之作。作者的《不发表 就出局》偏重谈如何在学术界谋生存,本书侧重讲怎样在学术界求发展。

  CHERRY 樱桃预告 MX8.3 机械键盘“双11期间发布”:8KHz 轮询率

  写篇英文论文★★■★■■,大约耗时半年,正文约8000词,要大约300次“坐功”(sittings)★■★,每次坐功大约3小时,每次突破极限的大约300词。欧博文教授经常说★■■★■:一篇文章有十成内容,要下十成功夫◆■◆,前85%的内容可能用15%的时间和精力,最后的15%要投入85%。后面的这15%的内容才是非学者跟学者之间的差距,也是平庸学者和优秀学者之间的差异◆★■★。

  :做学问,一求生存◆■★◆,二谋发展。豆瓣9.1分的《不发表 就出局》偏重谋生存,《学者的术与道》侧重求发展,本次的“增补本”是“术与道”首版两年后的升级本。在保持20讲体系不变的情况下■■■,新增34篇文章,总计6万言,增补体量超过了四分之一。此书是李连江教授论治学的封笔之作■★◆★◆,堪称学术研究的终极指南。

  写论文是门手艺。跟师傅学手艺,通例是徒弟先旁观,后帮忙,最后实习。师傅传帮带★◆◆,靠身教■■★,不靠言传。邻邦日本的手艺人,秉承了从我国学到的传统。不管是打铁器制瓦檐★■★★■■,还是做寿司煮拉面,师傅带徒弟■■★★◆■,一带数年,师傅闭口不谈手艺◆■◆,只让徒弟全程观看。徒弟能学多少,全靠自己用心揣摩,努力模仿◆★■◆■◆。直到最近,诸如铁匠制瓦等行业的手艺人越来越老,学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,老匠人为避免祖传的手艺在自己手中失传◆■★,万不得已才开始言传。老师傅言传时经常发火斥责,直到徒弟终于做出合格产品,才和颜悦色鼓励两句★★★。

  双11热门AI PC怎么选 华硕a豆14 Air香氛版与联想YOGA Pro 14对比

  草创与修改都是极限运动◆■■★★★,不过一个热,一个冷;一个爽快,一个纠结。鲁迅先生谈创作经验:“写完后至少看两遍,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、词◆◆■■、段删去,毫不可惜。”海明威说★★◆,把很精彩的删掉,留下的才是最精彩的。

  由于我学写作的方式太特殊,我从来没想过系统总结怎样写学术论文。不过★★◆,我深知写作重要,讲课作讲座时总会如实转述欧博文老师的经典说法。一篇好论文,是恰当的词出现在恰当的句子中,恰当的句子出现在恰当的段落中◆★,恰当的段落出现在恰当的结构中◆◆■■。这句话在我脑子里响了快三十年,意思越来越具体◆■★■■★,越来越清晰■★★◆,变成自己的眼光,看自己的文章时也看得越明白。由此可见★◆■◆,说说写论文,有必要;有没有用,全看听者自己。

  ★◆◆■“不需要谋生存的人◆◆■,往往没有真正的生存。我们需要谋生存◆★■,是我们的优势。我讲的生存不是简单的活着,是为自己活着★★■■◆◆,我们谋的是海德格尔说的本真存在。”

  《学者的术与道》2024增补本,我们准备了6000册签名钤印本◆■■★,其中5000册签名钤印本◆◆■◆■★、1000册签名钤印特装本(仅雅理书店有售),仅此一批,欢迎收藏。

  本书只有一位作者,然而是众多学者的“对话”。作者说:“书面论治学,很容易掉进自己挖的坑,对话变成独白★★■。”但是,在娓娓道来的20讲中,仿佛有无数◆■◆“学者”参与对谈,感悟、共鸣、切磋◆★。

  学者的天职是追求真理,本书是学者长征路上的踏脚石。 作者说: “术与道,说来玄妙,其实都是常识◆★。 ”但是,我们往往不懂常识,因此常识是不怕重复的线讲,每一讲都是一个“过来人”在40年学术生涯中参悟的智慧,也是他在明师指导下孜孜不倦地“下真功夫”积累的经验。

  家长称送6岁儿子去武校“文武双修”,仅两月被17岁“助教★◆”殴打成轻伤一级;校方:打人者已被刑拘

  定稿时提纯升级。刀削斧砍,去芜存菁,确信是垃圾的★■◆★■,坚决弃置★★◆◆◆■,可能有用的,小心保存★◆。修修补补★★,自查自纠,漏洞不可避免,能补的补好,不能补的巧妙掩饰,自己留底,预备下一步研究,不要对自己求全责备,不要奢求完美,只有暂时最好的研究,没有终极完美的研究。

  读者意识是创新意识。研究社会,求表面的新不难,天天有新闻。求深层的新很难★■■◆◆,阳光之下并无新事。求深层的新,归根结底是让目标读者觉得新。

  读者意识是自我修炼意识。修炼是练“左右互搏”,把对手变成另一个自己,把自己变成两个人。学围棋,做死活题,打棋谱,都把自己一分为二,一个竭尽全力◆◆◆■★■,另一个也竭尽全力,都攻守兼备■■。对手的水平提高,自己的水平就提高;对手的水平下降,自己的水平也下降。做研究与学棋相似★■★★。研究是两个人做,论文是两个人写,两个人都是自己。学棋靠实战,研究靠实践;学棋要做死活题◆■★■■,学研究要学分析技术★■★★;学棋要打棋谱,学研究要批判文献;学棋要复盘★◆◆■■,学研究要导师评点。写论文是比赛。头脑高度兴奋时,一个自己挥洒自如地创作;冷静下来,另一个自己大刀阔斧地批判★◆■■◆。起草时,不妨视学界为无人之地;修改时,务必谦虚谨慎■◆★◆★■,牢记山外有山■◆。

  2024奖金榜:萨巴伦卡6155万领跑★◆★■■■!郑钦文2200万★◆★,中国金花排第1

  修改草稿,一开始不妨慢慢收束■■★,保持对各种岔道的高度敏感和兴趣,见缝插针,见弯就拐,相信嗅觉◆★■◆,相信直觉。所谓独辟蹊径,其实多数是好奇误入,甚至误打误撞,歪打正着。修改过程中★★,有时觉得处处别扭■■,得字字小心。改摘要,几乎每个词都得反复推敲◆◆。假定读者只肯花费3分钟■◆◆★,3分钟不得要领◆◆■■◆★,就会把论文投入废纸篓。改结论,得言必有据,分寸得宜。

  李连江 香港大学政治学教授。1963年生于河北沧县,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,1996 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■★■■,曾任教于抚顺石油学院、南开大学■■★、香港浸会大学、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岭南大学。中文著作包括《不发表就出局》《戏说统计》《戏说统计续编》《在学术界谋生存》和《学者的术与道》,译作包括弗洛姆《爱的艺术》和叔本华《人生智慧箴言》。

  不要迷信自己有能力一气呵成◆■★★,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的。罗丹是大雕塑家,留下了粗糙的半成品。假如他能一气呵成■◆◆■,留下的就只能是完美的成品■■◆◆,至少是完美的局部,不是粗糙的半成品。

  读者意识是服务意识■■★。学术界有求是求真的科学逻辑■◆★,也有以研究成果为硬通货的市场逻辑★◆,还有以名声地位为权杖的权力逻辑。要发表◆◆,论文有创新是必要条件★■■,在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领域,有创新也是充分条件。但是★★■,社会科学不一样,市场逻辑和权力逻辑的力量很大。要发表,除了创新,还需要了解成名学者的底细,清晰理解他们信奉维护但不一定明说的理想与规范◆★◆,弄懂并加入他们往往深藏若虚的研究议程。成名学者与他们的学生会自然或人为地形成门派或学派■★◆,门户之见在所难免。学术生涯难◆◆■,因为有三个矛盾◆★,三个矛盾都与服务精神有关。一是自信与服务精神的矛盾。学者必须自信■◆★◆★,相信自己的判断和能力◆■■◆,但这种自信与服务精神往往不相容◆■■◆。二是兴趣与服务精神的矛盾。做研究必须有兴趣,否则不可能产生灵感■◆◆,但自己感兴趣的往往是读者漠视的,个人兴趣与服务精神往往不相容。三是自尊与服务精神的矛盾★★★■★◆。做研究必须有超乎寻常的自尊自重,否则学术生涯毫无优点,不如做实实在在的营生。做研究时,必须唯我独尊★◆◆★★,否则不可能独辟蹊径,发前人与同行所未见。写论文时,必须谦虚谨慎,否则不可能公正对待前人与同行的贡献。

  但是,写论文是动态的生长过程,从种子开始,从细小处开始。每天写几个小时■★◆,树就每天长一点。连续几天不写■◆◆★◆◆,树就可能萎靡,甚至干枯■★★。天天写■★◆,因为不可能一气呵成■◆;天天改■◆,因为不可能一次改妥。写论文的过程,类似理解艺术品的过程。伽达默尔说★★■◆■:“解释学的一条规则是◆★★◆,理解整体,必须从细节出发;理解细节◆■,必须从整体出发。这里存在的是一种循环关系,理解是个运动过程◆■,总是从整体到局部,又从局部回到整体■◆◆★◆■。理解,就是在类似绕圈子的循环过程中生成完整统一的意义★■◆◆◆。■★★■◆”这段话说透了理解艺术品的过程。把“理解★■★◆”替换成■★◆◆★■“写作◆◆■”★★★◆■★,说的就是写作过程。

  求发展,就是把学问做好做深,实现学术创新的最优化,把自己变成学术界的一个名牌。